English

好恶的真与假

1998-08-03 来源:光明日报 朱瑞志 我有话说

好和恶本来都是发自内心的东西,但古往今来,总有一些人自觉或不自觉地给自己的好恶戴上一个假面具,以达到某种目的。

这类故事中流传最广的莫过于汉代刘向在《新序·杂事》里向人们进述的“叶公好龙”了。这则故事已众所周知,而与叶公的“好龙”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则是唐代裴佶的姑父的“恶贿”。裴佶的姑父年轻时曾在朝为官,并且很有些清廉的好名声。有一次他退朝回家,牢骚满腹地感叹道:“崔昭(时任寿州刺史)是什么人,竟有那么多的人赞美他?想必是他行了贿赂的缘故,若这样天下怎能不乱!”话未终了,看门人报告说崔昭前来拜见。裴佶的姑父登时勃然大怒,竟要抽打看门人。过了好大一会儿,他才勉强出去接待。可等他见过崔某以后,态度却陡然转变,急忙叫家人安排茶点酒肴款待,又叫人去喂崔昭的马,招待同来的仆人吃饭。要问裴佶的姑父为何前后判若两人,原来崔昭不是空手来访,而是送来了一千匹绸缎的厚礼(见于唐·李肇《国史补》)。

自称好龙者,好到了满屋子画龙刻龙的程度,给人以如痴如醉的印象;假装恶贿者,恶到了咬牙切齿、怒发冲冠的地步,并从“天下怎能不乱”的高度痛斥贿赂为害之大,其忧国忧民之状也着实叫人肃然起敬。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好恶只不过是个包装而已,等真龙来到自己家里,等千匹绸缎送到了自己门上——而不是别人门上——的时候,立刻就现出了他们的庐山真面目。

虽然叶公和裴佶的姑父都因在关键时刻毁了自己的面具,而在传说和史书里尴尬了上千年,但他们的传人却始终没有断绝,直到今天仍有一批继承者,将他们的假面术发扬光大起来。

笔者有一朋友,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过去他曾是一个“自主择业”的积极鼓吹者,动辄拿美国人平均一生要调换十几个工作岗位与我国的一次分配定终身相比较,说前者如何进步,后者如何落后。可最近其单位搞减员增效,当领导通知他下岗时,他却表示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成天哀声叹气,怨天尤人起来。某地一建委主任,因多次嫖娼,终于东窗事发,受到公安部门的处罚。消息传到其所在单位,其领导和同事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这位主任平时看上去可以说是一位典型的正人君子,每提起卖淫嫖娼、制黄贩黄等社会丑恶现象,总是一副深恶痛绝的样子。但就是这样一个表面上疾淫如仇的“君子”,却多次在暗地里干些寻欢作乐、丑态百出的勾当。不知事发之后此君将以何面目再见自己的同事和亲朋好友。

一些腐败分子在其贪污受贿的罪行败露之前,作为一方领导,他们如何在各种场合大讲反腐倡廉的重大意义,而且旁征博引,讲得是那样深刻、那样透彻,让人们觉得他们是多么地崇尚廉洁,多么地痛恨腐败,其演技之高超,是足以让当年的叶公和裴佶的姑父们自愧弗如的。常言道,纸包不住火。值得好的东西要真心去好;应该恶的东西要真心去恶。装腔作势,欺世盗名,总有一天要现出原形来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